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 > > 
和谐共生,江苏守护“多样”精彩!写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
来源: 宁夏新闻网      时间:2023-05-21 18:31:57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月19日,2023年江苏省“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活动在连云港举办,活动紧紧围绕“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动员社会各界保护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推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全面实施,建设“美丽江苏”的实践范例。

连云港珍稀濒危物种占全省81%


【资料图】

5月的连云港,风轻云淡,天朗气清,记者来到了连云港临洪河口湿地。“这里是候鸟迁徙的食堂,是候鸟补充能量的地方。”工作人员说。通过观测点的高倍望远镜,记者看到,有不少候鸟正在“喝下午茶”:一只阔嘴鹬在沙滩上挖出了一只沙虫,另一只阔嘴鹬过来和它争抢;一艘小船开来,湿地上的鸟依然在悠闲地进食,丝毫没有被“吓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长期与人类和谐共生,这里的鸟类已经有了很强的适应性。

在观测点旁边,有一台大屏幕,屏幕上清楚地显示出鸟类的情况,如数量、种类变动趋势,鸟类实时监测信息,甚至还有摄像头“直播”鸟类的情况。“现在,我们通过摄像头,大数据等方式观测鸟类,更精确更广泛地掌握鸟类的情况。”工作人员说。

随后,记者来到连云港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这里三面环山、东临黄海,宛如“世外桃源。”站在高处眺望,层林叠翠,绿意盎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云台山陆生被子植物合计916种,占比超过全省陆生维管植物的四分之一。

初夏时节,正处于林鸟、两栖爬行动物、兽类活动的高峰期。八色鸫是云台山的代表鸟类,属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八色鸫数量稀少,为港城夏候鸟,运气好的话说不定今天能遇到它。”工作人员说。

在登山的步道中,一只猕猴悠然地“蹲”在树上“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两只黄鼬外出觅食,遇到了游客后就“藏”了起来,十分可爱。在向云台山顶步行的过程中,还有东方铃蟾等具有北方特色的物种,它们悠闲地趴着,“享受”着这一天。

连云港拥山傍海,多样的生态系统繁育了多样的生物资源,连云港也成为江苏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连云港市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起,连云港分区域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累计记录到物种3673种,珍稀濒危物种135种,占全省珍稀濒危物种数的81%。连云港生物物种数领跑全省。

江苏多地“稀客”频现身

记者在当天的案例交流会上获悉,4月下旬,南京农业大学生物多样性调查团队在南京发现中国新记录昆虫物种3种,分别是在江宁方山发现了高丽嗡蜣螂、臭蜉金龟,以及在高淳慢城和江宁区谷里发现了达氏嗡蜣螂。调查团队发现江苏新纪录种2种,其中,在玄武区下马坊发现了蕈步甲、在六合治山林场发现了方胸青步甲。

南京农业大学昆虫系副教授孙长海告诉记者,刚开始发现高丽嗡蜣螂、臭蜉金龟、达氏嗡蜣螂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后来多方查阅资料后确认了名称,这三种昆虫都是在我国首次记录到。这三种昆虫的食物来源主要是动物的粪便,这也侧面说明,我们的野生动物种群恢复到了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

好生态引得“贵客”来。不仅是稀有的昆虫现身,鸟类“贵客”也纷纷登门——

在苏州,近日,摄影爱好者大龙在苏州桐泾公园进行拍摄时,意外在樱桃树上发现了一只华东地区十分罕见的雄性红翅绿鸠。经了解,红翅绿鸠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红翅绿鸠是继鹪鹩之后今年苏州发现的第二个鸟类新记录。

在泰州,5月7日上午,生态环境部南京环科所助理研究员魏慧玉通过视频监控观测发现成群的黄胸鹀在靖江马洲岛嬉戏。这是靖江第二年观测到全球极危物种黄胸鹀。“黄胸鹀为迁徙过境的旅鸟,主要栖息于大面积稻田、芦苇地或高草丛及湿润的荆棘丛中,对栖息环境十分敏感。”魏慧玉介绍,这次共发现30多只黄胸鹀,在马洲岛西侧湿地的农田附近觅食嬉戏。

三大“关键词”守护美丽家园

“江苏不仅是经济强省、文化名省,更是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大省。”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尹荣尧表示,经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全省共记录到物种数6903种,东方白鹳、黑脸琵鹭、黄胸鹀等对生态环境变化敏感的指示物种频繁现身,成为江苏自然生态质量改善的鲜明写照;累计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1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8个,数量位居前列。

守护万物共生的美丽家园,江苏的秘诀是什么?尹荣尧给出了三大关键词:守护、扩大、转化。

——守护。近年来,江苏探索建设生物多样性法治体系,出台了《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等纲领性文件,并且在全国率先印发《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将全省22.49%的陆域面积划定为生态空间管控区域严格保护起来。同时,还出台自然生态保护修复行为负面清单,明确6大类禁止、限制行为,强化了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监管。

——扩大。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创新开展生态安全缓冲区和生态岛试验区建设,营造野生生物迁徙移动的加油驿站和安居乐业的栖息家园。其中,生态岛试验区是我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创新,我省在“四带三区多点”自然生态保护总体布局上,设计了38个关键节点,将建设若干生态岛试验区,为生物栖息、繁衍、迁徙提供良好场所和生态通道。

——“转化”。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引导自然资源优势突出的地方,加快实现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多元化路径转化。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将省级生态补偿资金分配与各地生态空间管控区域保护情况挂钩,让保护生态环境的人受益、让使用生态环境的人付费、让破坏生态环境的人赔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姚政宇 许海燕/文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