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 > > 
天天视讯!同样的“上海印象”,中外画家笔下竟然有那么大的不同
来源: 周到上海      时间:2023-07-04 15:11:16

魔都上海的城市景色是艺术家们热衷于表现的题材,但是不同的艺术家表现手法千差万别,如果中外艺术家都来画上海,能画出怎样不同的风景呢?7月5日至7月18日,普陀区文化馆3楼展厅将举办《东鸣西应——孙家珮&Jan Peter van Opheusden双人展》,上海与荷兰两位艺术家笔下截然不同的上海,会让人对艺术表现力的空间之大有所感悟。

孙家珮-金秋时光(武康路)-22×28cm-纸本丙烯-2021

参展画家之一孙家珮出生于上海,1993年毕业于日本武藏野美术学院油画系,后旅居日本多年,现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日本现代美术家联盟副理事长。3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他曾在中国、日本、法国、美国等多地举办展览100多场,并受邀参加了法国秋季沙龙、日本国际美术大奖、中国首届油画展、第六届全国美展等重要展览。可以说,孙家珮是一位具有国际视野的艺术家,而上海是他的文化之根。


(资料图片)

Jan Peter van Opheusden-上海世博欢乐夜-100x100cm-布面丙烯

Jan Peter van Opheusden(中文名“林冲”)出生于荷兰埃因霍温,几十年来他专注于艺术创作,形成独具个性的超现实主义风格。他曾被欧洲著名的United Services Group列为与毕加索、米罗、莱热等齐名的18位欧洲代表画家之一,曾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书画大奖,展览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孙家珮的作品以细腻、严谨、富于独特的空气感而著称,Jan Peter的作品则深受超现实主义影响,本次展览以“东鸣西应”为题,展出两位不同文化背景艺术家的近百幅作品,涵盖《欧洲水城》《江南水乡》《上海印象》《欧洲小景》等多个系列,两位画家都展出了上海城市风景题材作品,差异却很大。

孙家珮-光影旖旎(武康路)-22×28cm-纸本丙烯-2021

孙家珮-周公馆(思南路73号)-22×28cm-纸本丙烯-2021

孙家珮笔下的新华路老洋房、武康路浪漫阳台和思南路周公馆等,以一个个新的角度将城市街景的光影之美凝固在画面上。他的作品总给人一种意境美感,似乎有一层东西笼罩整个画面,甚至传递到画外,这就是孙家珮油画所体现的光线、水和空气的相互关系与变化。

孙家珮-深秋光韵(新华路315号)-22×28cm-纸本丙烯-2021

孙家珮对空气深有研究,他说,欧洲和江南的空气有所不同,欧洲的空气比较干,洋溢着明媚鲜艳感;江南比较湿,透露着朦胧诗意感,因而在绘画上也有区别。

而荷兰艺术家Jan Peter van Opheusden的上海街景系列作品生动地描绘出上海的活力和动感。在他笔下,丰沛的市井色彩透出一派自然天成的浪漫,在他超现实主义的描绘之下,梦幻与现实,时间与空间,有一种过滤之后的快乐和热情,有种天真而纯粹的温暖。

Jan Peter van Opheusden-上海印象1-50x60cm-布面丙烯

Jan Peter van Opheusden-上海印象4-50x60cm-布面丙烯

Jan Peter van Opheusden-上海印象6-60x50cm-布面丙烯

由于Jan Peter van Opheusden特别喜爱中国文化,近年来他创作了大量中国题材作品。其中《衡山路街景》系列描绘了衡山路上的梧桐树影婆娑,随性的笔触与精巧的布局透出丝丝中国情怀和虚实相间的意境;《上海老洋房》系列用斑驳的色彩和线条倒影出静静伫立的徐汇老洋房的百年历史;淮海路青灰色的路面,被诠释成浓烈的红色,映衬着武康大楼。这位荷兰艺术家笔下的上海,色彩鲜亮,对比强烈,画面洋溢着自由烂漫的童趣,同时巧妙融合许多中国元素,将中西合璧演绎得酣畅淋漓。

两位艺术家各自通过散发着个性魔力的画笔,把现实世界幻化成人类共通的美好情感,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共享穿越时空的永恒感。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

观点